06 12月 2011

Hallam Foe



喜歡非主流商業片的一大原因就是,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幕。


Hallam Foe,在屋頂上流浪,2007,蘇格蘭片。

圖片來自wikipedia

主角是個偷窺狂加戀母情結的慘綠少年,
將母親過世的悲傷當作憤恨轉嫁在繼母身上。
離開家到了城市,爬上屋頂挨著窗戶繼續偷看,
那個偶然間遇到,長的神似母親的女人。

想辦法走近她,認識她,甚至睡上了她的床,
但她仍然不是媽媽,小男孩終究得長大。
繞了一圈,脫下媽媽的洋裝,帶刺的動物披肩,
再洗掉臉上五顏六色的哀傷跟迷惑。

終於,男孩可以整齊乾淨神清氣爽地說,I guess I'll see you later.


故事當然沒我說的這麼無聊,整部電影從頭爆點到尾,最後回歸平靜。
我一邊看一邊驚聲尖叫,嚇人指數直逼恐怖電影(雖然我根本不看恐怖電影)

男主角雖然是個詭異男孩,佯裝成熟世故卻掩飾不了內心的徬徨無助,
被成熟大姊姊發現他近乎變態的行為後,光著身體(應該是被迫的)坦承一切時,
那種「你可以討厭我沒關係」的眼神,我都想要衝上去擁抱他了阿!




看完電影立刻搜尋,這個男生居然是當年演Billy Elliot的小男孩!
長大了沒有歪掉真是可喜可賀,身材也很可口。
順帶一提,英文片名就是主角片中的名字。

這部片厲害的地方在於,將幾乎扭曲的情節合情合理的表達,
沒有自溺跟灑狗血的情節,也沒有假惺惺的道德說教,
一切的情感和慾望都赤裸裸的呈現,卻不會過度煽情。

配樂非常好聽,據說導演是英式搖滾音樂迷,每首歌都是他自己挑的。
背景愛丁堡的天際線也拍的很漂亮(下次一定要去蘇格蘭!!)。







然後既然都都說到Billy Elliot,就順便推薦一下這部音樂劇。

圖片來自Golden Ratio



電影也好看。不過,誰來幫我回憶一下這是高中還是國中的時候看的呢?



出身礦工單親家庭的小男孩發現自己喜歡跳舞,而且是芭蕾舞。

一開始偷偷摸摸的上課,但終究被發現了,
父親和哥哥完全無法理解弟弟怎麼會有如此娘娘腔的興趣跟天賦。

再加上挖礦的他們,正以罷工對抗著這個社會,對抗資產階級,
家裡卻出了個孩子需要錢去倫敦學上流社會的芭蕾舞。

以前看電影時,只看見當中的性別衝突,
在音樂劇中,階級間的緊張反而才是重點,
輕盈跳躍的小女孩們,跟戴頭盔渾身髒汙的礦工,在舞台上交錯。



父親在耶誕夜去找兒子的舞蹈老師,告訴他我們工人雖窮,但不需要你施捨。
在集體罷工時,偷偷扛起不惜扛起工具,重新走入礦坑,
哥哥憤怒的阻止,說爸爸你怎麼可以背叛大家?
父親一邊落淚,一邊說,你弟弟有機會,他要去追夢。

這段真的讓我哭到不行。


但除了眼淚以外,在戲院裡爆出更多的是笑聲。

劇裡每個小男孩小女孩都非常可愛,臉部表情一個比一個誇張討喜,
還有個穿紫色衣服綁馬尾的阿妹超級天然呆,
而且他們各個身懷絕技,踢躂芭蕾放聲高歌都不是問題,
光看這些小孩的表演就值回票價。

音樂劇本身很豐富,相較於悲慘世界這類的傳統劇碼,
Billy Elliot的故事軸可以拉開很多種表演方式,

圖片來自cheap London theater ticket

Michael穿上女裝在百老匯紫醉金迷的屏幕下飆舞,
Billy在站成一排的肅穆警察們前面踩著憤怒,
也跟舞蹈老師一對一的轉圈圈。


地下升起來的床架廚房,還有練習場的左右拉門,
舞台的各種機關都讓人嘆為觀止,好像隨時都在變魔術一樣會出現新東西。


我們當天殺去戲院買票,不到20鎊買到前三排的座位,
雖然因為太近會有視線死角,但是這個距離真的近到連演員的皺紋都看的到。

看完以後心滿意足地走出來,
只能說倫敦光音樂劇就無敵拉,去一百遍都不夠。





23 11月 2011

Aged



Mom and ?-year-old me
 趕搭一下之前的懷舊復古列車。


慶幸自己一路走來平安順遂,
24年前的此刻,我媽已經在醫院裡奮鬥了,
那個肚子裡的胎兒不知道中了什麼邪不願意出來面對,
我媽說,我是臍帶繞著脖子,紫著一張臉出來的,
幸好醫療夠進步了,不然我們都沒有今天。


小時候根本是個男孩兒,
我媽說她讓我穿著小露臂洋裝,都還有人問是男生還女生,是瞎眼嗎?


生著一張不太討喜的臉,嘴嘟嘟的,是在不爽甚麼啦!
記憶中,五六歲時候的我非常超級討人厭,看到大人不會主動打招呼,
就擺著一張臭臉,一點都不可愛,最常被罵:不要無理取鬧!




大學以前,烈日當頭不擦防曬,熬夜晚睡亂吃亂喝,臉上也很少冒痘痘,
就算有,手賤胡亂摳掉後便船過水無痕,油光水滑的雙頰繃緊緊的。

而今,眼睛下臥蠶跟眼袋的界線愈來愈模糊,
皮膚日益乾燥粗糙衰敗之餘,還跟被詛咒一樣長滿粉刺痘痘,
雙頰的疤痕彷彿剛經歷一場戰火,轉頭照鏡子再看見脖子上可怕的皺摺。

儘管如此,成長蛻變仍是一件美好的事。






長大了會知道,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不必然就應該是我的價值觀。

可以自己做決定,愛穿甚麼衣服搭甚麼鞋子,
不用傻傻的害怕上學不紮衣服不戴帽子名牌會被糾察隊登記。

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別人嗤之以鼻,也知道無論如何都有人支持著。

學會分類週遭的事物,斟酌哪些話語該吐出口,哪些又該藏在心底。
進退應對逐漸內化,突發狀況也能沉著氣挺過去。


不再像青少女時期的那個傻妹,太多豐富的情感像大雨過後的河流,
一個不小心就崩潰決堤,瘋子一般,失控尖叫大聲哭嚎,
真的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謹在此對曾經被我的尖叫聲嚇到過的人表達最深的歉意,
謝謝你們包容當年那個年輕不懂事的我,更謝謝你們現在還願意當我的朋友。










It takes courage to grow up and become who you really are.
by E. E. Cummings(1894-1962)


高中時第一次在課本上讀到這句在心中引爆原子彈的話。
然後,每長大一年,又愈覺得他說的好正確。

成長跟認識真正的自己,都需要勇氣。






18 11月 2011

Couch Surfing--welcome to Taiwan

Couch surfing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s I've ever done.

這標題原本是要對這個了不起的制度歌功頌德一番,
畢竟在旅途的過程中,每個招待我的人都熱情親切到讓我想哭。
這些故事需要絞盡腦汁認真訴說,今天先暫時先擺一邊。

先說說當主人的心得。

第一次招待的客人,是個來自日本大阪的大叔。
很酷的那一種,穿著短褲五指襪跟小腿套,鬍子有一陣子沒刮了,
非常有個性,開宗明義表達他對日本二戰時極右派軍政府的不滿,
在海嘯的災區當義工,去沖繩參加靜坐抗議,
然後參加各種國際健行活動,這次來到台灣。

同時也是身體力行的人,
在我家吃完早餐之後
問垃圾要丟哪?是否有分類?
很標準的問題,我在歐洲時也會先弄清楚,
不過台灣沒那麼制度化,所以我說交給我就好。

但他堅持要自己動手處理垃圾,同時開始闡述日本的做法,
仔細的說明他們細分有機、塑膠、金屬、紙類,
塑膠分透明跟不透明,紙類分一般紙跟厚紙盒blablabla
超市設置分門別類回收箱,
大家去超市買菜時,順便將這些回收垃圾帶去那邊丟,
如此這般不但垃圾減量,政府也不用花費稅金請專人處理垃圾。

十分的美好完善。

不過,我說出來你千萬要冷靜...這裡是,台灣!

說穿了我們就是發展中國家啦(還有法國人問我台灣是不是有很多童工咧)
所以我也只好向大叔稍微解釋現行的垃圾處理方式。
他不甚滿意,繼續說,

「但你們這樣會花很多國家的錢請人收垃圾,而且這些東西(拿起牛奶盒)都可以回收
你們不回收嗎?」

「我覺得你們這樣不是很好。」

「你們應該要推動垃圾分類回收,從家裡開始,告訴你們的朋友,發起運動,
呼籲大家都這麼做。」

聽到這裡真是百口莫辯,啞口無言。
只好請他先從我家阿嬤開始說服起(聲調提高,口氣不耐煩),
然後我待會要出門我先去準備。

當天下午他要離開時,大家還是和樂融融的合影道別。


前兩天收到他的來信說他已經回到日本了,
基於禮貌回信問候祝福一番。

今天則收到一封落落長的回信,
禮尚往來之餘,他接著說

「我想請問你是不是都半夜睡覺,然後睡到九點十點呢?
我每天都是五點到六點的時候起床,不管前一天幾點睡,
睡大概三四個小時對我來說就夠了。
日本成人一天所需的睡眠是六小時,兒童是八小時。
...(中略)

我想建議你每天七點之前起床,
你的世界或許會就此改變。
早起之後,你可以自己準備早餐,看報紙,收發信件,
打掃房間,洗碗洗衣服。
這些是標準正常的生活,
你會漸漸學著自己完成生活中的每件事。

我很積極的參與女性解放運動,
我學到很多,
發現從二十歲以來,我做家事的能力就被剝奪了
作為一個人,我需要重新找回這些技能
我必須要自己作生活中的每件事
...(中略)

請聽我的建議,
這些是我作為一個CS朋友對你說的事,
請不要生氣。」


我我我我我...無言以對。
他大概住了我家兩天對於很多事情都看不過去吧

但這是我家,我的生活,
到底干你屁事?

作為一個沙發客,我以為最有趣的,
就是藉由住在別人家,偷偷看到當地人的生活,
接觸到不同的生活的方式、想法跟價值觀。
有趣的學起來,看不順眼的隨他去,
萍水相逢,珍惜彼此之間相處的時間,
比改變別人的生活習慣有意義吧?


再加上,我一直都會做我生活中的每件事,洗衣服洗碗盤擦地板。
講的一副我公主病的樣子,有沒有搞錯。


我也百分之兩百支持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並且盡我所能的去做。
事實是台灣目前的社會比不上日本成熟,
我們的中央地方政府也沒有特別花心思解決這個問題,
甚至他們根本不覺得這是問題。
只有又要蓋焚化爐或掩埋場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炒一炒。
發起運動咧,吃飽撐著阿?

退休的大叔有閒搞這些,
不好意思我要先賺錢環遊世界,
六十歲以後如果真的很無聊會考慮看看啦

但當然日本大叔不會看到這些,
我會告訴他,謝謝你的建議,我會試試。

畢竟我明天真的是要七點起來。





16 11月 2011

外星人上路

圖片來自Lonely Planet網站

重新回到羅馬尼亞飄流記。

前情提要:
在德國慕尼黑坐上了夜車巴士,搖搖晃晃的出發。

我的終極目的地是Cluj-Napoca,因為沙發主人在那。
然而,在我當天到巴士總站買票時,
赫然發現所有去羅馬尼亞的巴士都客滿,只剩下一個去Arad的位子。
(哪來那麼多人要去羅馬尼亞啊?)
還好另外有查到一班巴士可以接去Cluj,應該沒問題(才怪,這之後再說)
票就買了。

上車後開始跟隔壁大哥聊天
他是在德國工作的羅馬尼亞人,要回家參加朋友的婚禮。
談話內容已經隨著時間淡出記憶,倒是記得他在車上吃了個玉米罐頭。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
(但是休息站廁所也要收錢是什麼道理?這種時候就覺得台灣真是天堂國度)
睡睡醒醒醒醒睡睡之後,巴士從匈牙利邊境駛入羅馬尼亞。
隔壁大哥搖醒我,「過邊境囉」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國際地位有多尷尬,所以每次這種過關時刻我都非常忐忑。
再加上之前持有舊版護照,上面只有ROC沒有TAIWAN,每次都要解釋個半天,
於是我開始此趟夏日旅程之前,特地去瑞士的台北辦事處,
換了一本新的,上面印有TAIWAN的護照。

拿出來交給上車檢查證件的先生。

果不其然,那位先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把我的護照上下左右前後都看個仔細
終於他說,Wait,等一下,然後就下車了。
全車大約五十個人,大家都亮亮身分證駕照就過,只有我一個人的護照被拿走
看我毫不意外驚恐,隔壁鄰居問,「你早就知道會這樣嗎?」
無奈的苦笑答是,內心祈禱不要被趕下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前面的人(我坐在最後一排)似乎有點不耐煩,
搞不懂為什麼車子一直不開。
(是啦是啦就是我這個全車唯一一個不知打哪來的奇怪亞洲人害你們一直等)

終於,大約過了五分鐘吧,檢查先生上車,證件還給我,過關了。

巴士到站,蓬頭垢面的下車領行李,
環顧四週,建築物看起來都像蒙了一層灰,
巴士站的候車椅有的殘破有的骯髒,荒廢的遊樂器材上會出現的退色塑膠質感
早晨的風吹來一陣荒涼。

我趕緊抓住上一篇提過的情侶之男朋友,
請他幫我問這裡是否有巴士可以到Oradea,之前在網站上有看過,

答案是沒有,羅馬尼亞巴士的網站完全不能信任,
巴士站的人看起來兇神惡煞,英文又不通,讓人不知所措。
而我還誇張的連一毛當地錢都沒有!

不過妙的是,這個的地方有wifi,
用聰明手機查到火車站就在不遠處,料想那邊應該可以換匯又能坐車,
趕緊殺過去,希望兩個願望一次滿足。

一路上經過一些還沒開門的店,
玻璃櫥窗裡擺設讓我一度以為我坐到的不是巴士而是時光機,才會來到這裡。
陳列商品的方式是有一條白布墊在下面,價錢用手寫在紙卡上的那種。

好不容易走到車站,換了錢,努力溝通買到車票,
等了一個小時,又上一次廁所被騙一次錢,終於讓我坐上車去到Oradea。

再繼續買下一段的車票,但得等上四小時,於是出車站亂晃,
看到不少當地人走向車站旁不遠處的小攤買東西吃,
像我這種熱愛自以為融入當地生活的人怎麼能錯過呢?
所以我也買了,這是油炸馬鈴薯餅加起士,折合台幣20元。
跟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簡直是不用錢般的便宜!
現炸出來熱騰騰的還不錯吃,QQ的很有咬勁
(怎麼這麼像非凡大搜索訪問的每一個路人會說的話...)



順帶一提,從踏入羅馬尼亞這個國家的第一刻起,
幾乎是所有的人,都會多看我兩眼。

可能是在想:這個扛著烏龜殼,眼睛細細的...恩中國人?日本人?到底在這裡幹嘛?
但我一直覺得他們看著我的眼神就是在說
「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低!」


在等待的時間裡,背著背包試圖走到市中心,
但當身上的裝備是這樣...

攝於倫敦地下鐵

的時候,我真的走不了太遠。(註:後背包約20公斤,側背帆布袋裡面有筆電,至少五公斤)
好不容易找到一間shopping mall(又再度是二十年前的),裡面有間麥當勞。
進去點了飲料放下背包坐下來,一邊使用網路一邊接受隔壁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看看時間差不多,回頭往車站走。
這車站也是復古懷舊,張秀卿唱的那種樣子。


一邊等車,隔壁的老杯一邊熱心的跟我攀談,
儘管語言完全無法溝通,他依然很熱心的教我羅馬尼亞語,
從一到十的數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腳頭等,
雖然我現在全部都忘光了(其實當下也沒有記起來過)。

如果要很老梗的結尾,就是
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下午,老先生的慈祥眼神,跟他那溢滿整張臉的親切微笑。

但是我內心想的其實是,
為什麼都沒有帥哥來跟我搭訕呢?







07 11月 2011

Days

「那時候的你我他們,並不知道......」
小說家很喜歡用這句子,
在一片歡欣的的文字中,冷冽詭譎預告著不幸的降臨。
將主角的笑靨和平淡安逸的生活,
放置在隨時可能分崩離析的浮冰之上。

身為讀者的我們,於是開始焦慮冒汗,
無從得知之後的悲劇將如何揭幕。
遲疑著,遲疑著是否該翻到下一頁。

尤記得三更半夜看半生緣的時候,
真的被張愛玲嚇得半死。
不只是她筆下的曼楨世鈞被逼得回不去,
我也被逼的睡不著,內心狂飆髒話,有沒有搞錯!!!

沒有搞錯,真實世界就是這樣血淋淋慘兮兮。
小說戲劇從不誇張,只是盡可能呈現生命原本的樣貌。

翻頁之後,新的章節怎麼開始或結束,
下週見分曉。

03 11月 2011

Shoes and jobs

骨子裡是一隻棄業(註:放棄就業)米蟲,
以為找工作跟買高跟鞋的心態很類似。

怎麼說呢?

就是大家都告訴你穿上高跟鞋有多修飾身材多好看,
然後身邊的人幾乎都有一雙,沒有的人也都正在選購。


前幾周的偶像劇女主角也說
青春少女最大的夢想就是脫下白布鞋
套上高跟鞋,宣告自己終於長大成人。


所以想,恩好吧,我也應該去買一雙來穿。

不過逛街逛來逛去,就是沒看到哪雙特別喜歡。
太貴太高級的,資金不足買不起,
但又不想要隨便買雙便宜的亂穿。
穿上去萬一磨腳痛得要死豈不是自討苦吃,
走在路上可不是隨便可以把鞋子脫掉立刻換一雙的咧

既然還不至於淪落到打赤腳上街,
那就繼續穿著夾腳拖帆布鞋無所事事的閒晃吧!

但現實生活是跑去試穿了幾雙,
現在正在練習走路,還好不是太高走起來還算穩。
等老闆說有庫存應該會賣給我吧。

12 10月 2011

台灣外星人在羅馬尼亞--啟程


在這趟旅程還沒開始之前,每個聽到我要去羅馬尼亞的人(無論歐洲亞洲)
都是一臉詫異。羅馬尼亞?怎麼會想去那邊啊?

因為沒去過,是最核心的解答。
但選擇這個國家倒也不是攤開歐洲地圖就挑中她,其實一開始的暑期計畫
是漫遊巴爾幹半島,造訪那些甚麼亞甚麼亞的前南斯拉夫跟前蘇聯國家,
這些地點對地球彼端的東亞族群而言實在不太和藹可親,也沒資料可挖
對多數人而言,就只是一些地名而已,地理課本上聽過考試考過之後,
大概就跟我們的生命沒交集了,除非發生戰爭或是總理爆出性醜聞,
不然台灣媒體鐵定也對這些東南歐小國沒興趣。

然而,巴爾幹半島的壯遊最後在其他西歐國家的排擠之下,
被縮減成根本也不在半島上的羅馬尼亞之旅了。

一個人旅行,雖然前面有過很多次獨自在城市裡闖蕩的經驗,
但就只有在羅馬尼亞的兩周,是真正從頭到尾都獨自一人。

匆匆的丟了幾封沙發請求,很快的接到正面的回應,
終於定下要繼續旅程的決心,
搶下當天最後一張從慕尼黑開往羅馬尼亞的巴士票(無敵貴79歐!!)
晚上六點二十出發,預計隔天早上八點抵達Arad,一個邊境城。

灰矇矇冷颼颼的雨天裡貼心溫暖的友人送我到巴士站,
月台前兩三個渾身髒汙的男子,咧著缺牙的嘴,叼著菸,透著酒氣,
扯著嗓門嚷著我無法辨識的語言;
另一邊則是拎著大小包袱的母親牽著女孩,著花色長裙紮黑辮,
好似之前在柏林時,朋友描述的吉普賽人。
他說他們在夏天大批向西移動,靠著向遊客行乞,能賺進一筆可觀的收入。
曾經在超市看見他們行竊被逮,經理要求賠錢了事,
於是婦女打開沉甸甸的大布袋,裡面據說裝滿了少說上千個的一歐兩歐硬幣。
他們都看似在跟我等同一台車。
想到接下來十幾個小時要跟他們待在同一個密閉空間裡,
內心對於文明理性的依賴跟迷信發作,很怕遭遇偷拐搶騙,
所以開始搜尋著看起來「正常」一點的人,彷彿在海中找浮木巴著。
被我發現一對年輕情侶在依依不捨,
抓到空檔,趕緊上前攀談,表明我是外國人第一次去羅馬尼亞很緊張請多多指教。
男孩女孩是在德國念書求職的羅馬尼亞人,男孩要回家一趟。
兩人很好心的要我不要擔心,其實一點也不可怕,會告訴我哪站要下車等等...
終於,遲了十五分鐘後,從Stuttgart發車的巴士到站,車上已經滿滿的是人,
一陣混亂中,我卸下背包塞進行李櫃,擁抱女孩說好下次台灣或廈門見
然後,揮別不像夏天(白天氣溫不到15度像話嗎)的德國,
巴士向東駛去。


07 10月 2011

一個月

去年是出國一個月,煩惱著歐洲人不喜歡我沒朋友好宅好桑心;
現在是回家一個月,煩惱著丟履歷沒人理我沒工作好窮好緊張。

十月涼涼的空氣裡面漫布著這些自作孽不可活的零碎小焦慮,
天空灰灰的。

不空口說白話,明年一定要飛去印度看看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地。
還有密密麻麻發散在街角小巷張著大眼生活著的人。
挑戰我在碧潭游泳後都安然無恙的銅腸鐵胃,
在據說火車永遠不會準時的月台上,看書。

每天要多做一件以前沒做過的事,是新目標。
昨天在沙發海洋中隨機寫信給在台北旅遊的外國人,
今天成功在游泳池搭訕隔壁水道的兩個德國交換生,
明天要去做問卷調查,先生小姐您好,請問可以耽誤你兩分鐘嗎?

歪國人最愛問有沒有甚麼瘋狂的故事可以說,
很抱歉我是循規蹈矩的東亞孩子,長到快兩輪了還沒有經典代表作

時差都一個月了還是調不回來,好像從來沒在午夜前入眠過。
於是滿臉豆花也怨不得人啦。

決定要搬家之後,回去看看自己從高中到上個月的文字軌跡,
2006年八月時寫下:
我想去自助旅行

去法國看薰衣草逛巴黎

去義大利遊威尼斯探小村莊

去西班牙曬太陽買camper

去英國玩博物館找古堡

去土耳其洗土耳其浴鑽洞穴

去加拿大騎腳踏車吃鮭魚

還有好多好多地方



除了土耳其還來不及去,古堡差一點之外,
我許下的願望都實現了耶!

05 10月 2011

welcome

舊酒裝新瓶,老店新開張!


無業遊民要履行沒工作,就寫作的承諾
所以,皮梅歐遊記即將登場。

但是可以不用太期待啦呵呵